畅想·畅读Vol43:双创大赛优秀作品荐书《数据简史》
发布时间:2025-06-19
畅想畅读
图书推荐栏目
VOL43
栏目介绍
畅想·畅读是北京畅想之星于2023年推出的一档以图书推荐为主题的栏目,旨在从众多图书资源中挖掘精品好书,以飨读者。
2025年,北京畅想之星继续推出以“星选好书计划”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联合阅读推广界名家、图书馆馆长、主编、作者或读者,以视频形式推荐优质图书,并在“畅想·畅读”栏目持续发布。欢迎广大读者、图书馆老师关注、转发、收藏。
专家荐书 畅享好书
点击视频号视频
观看张昱赫荐书
《数据简史》
荐书人介绍
张昱赫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
本期好书介绍
《数据简史》
ABOUT this BOOK
长按识别在线畅读
▼
作者:刘士军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
ISBN:978-7-111-73599-1
图书简介
本书穿越数据的前世今生,回顾了数字和数据的基本演进过程,从数学家借助概率发现数据分布的秘密到量化看世界引领大数据思维;从虚拟现实、数据孪生、数据世界的规则深入探究元宇宙的数据本质,展现即将跟随元宇宙迸发的数据活力。
推荐理由
《数字羽翼下的匠心传承——从航空电子维修看<数据简史>的文明启示》
空客 A319 的电子舱里,当我用光纤内窥镜探入线束迷宫时,显示屏上的数字成像与《考工记》中"审曲面势"的匠作智慧竟产生了奇妙的重叠。作为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数据简史》带给我的震撼不仅在于技术演进的宏大叙事,更在于它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在航空电子系统光鲜的数字化外壳之下,流淌着的依然是五千年文明沉淀的智慧血脉。
现代航空维修早已告别了纸质工卡时代,当我通过 AR 眼镜查看虚拟化的维修指引时,总会想起北宋《武经总要》中那些精细的火器构造图解。数字技术将原本需要三年学徒才能掌握的线路排故经验,转化为可实时调取的 3D 可视化模型。就像活字印刷术让知识突破师徒相授的藩篱,智能维修系统正在重塑技术传承的方式。但触摸着驾驶舱里老式机械仪表的铜质旋钮,我分明感受到数字化进程中那些不可替代的温度——就像《天工开物》记载的"熟铁百炼"工艺,某些技艺的精微处仍需指尖的触觉记忆。
在分析电传操纵系统的偶发故障时,专业老师总强调要超越故障代码的表象。这让我联想到《周易》"观其徼,究其微"的认知哲学。当 AI 诊断系统通过数百万条飞行数据构建故障预测模型时,本质上是在用数字化的方式演绎古人"见微知著"的智慧。就像张衡地动仪"牙机巧制"的机械传感原理,现代飞机 QAR(快速存取记录器)同样在将物理世界的振动转化为可解读的信息符号。在解读这些数字信号时,我们既要相信算法的精确性,又要保持"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这种平衡恰是中华文化"执两用中"的现代诠释。
参与国产大飞机 C919 航电系统调试时,发现其总线架构竟与故宫建筑群的"主次有序"布局理念暗合。这种设计思维与《营造法式》中"材分八等"的模数化思想一脉相承。当我们在实验室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整个航电网络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传统文化的拓扑学重构。就像应县木塔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千年,现代航空电子设备中模块化设计的插拔式 LRU(航线可更换单元),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榫卯智慧"?
站在机库望着夕阳下的金属蒙皮,我常思考:当 AI 开始自主优化飞行控制算法,人类维修师的价值何在?《数据简史》给出的答案是——文明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层累式的共生。就像青铜器在铸造时留下的范线痕迹,数字时代的航空维修必将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我们既要让 AR 智能眼镜读懂电路图上的每一条走线,也要让指尖记得解算尺划过图纸的触感;既要用大数据预测发动机寿命,也要在更换线缆时保持"如切如磋"的工匠心境。这才是"智启未来·文润华夏"的真正深意:不是用数字技术覆盖传统,而是以文明精魂为算法注入温度,让每个比特都闪耀着竹简上的文化辉光。